戒烟路漫漫:正规医院的“摇头摆尾”与个体抗争
近年来,控烟形势日益严峻,吸烟危害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。然而,戒烟并非易事,许多烟民在戒烟之路上屡屡碰壁。正规医院作为戒烟的重要阵地,其治疗效果和服务水平却也面临着挑战,呈现出一种“摇头摆尾”的复杂现状。本文将探讨这一现状,并从多个角度剖析其背后的原因。
首先,我们必须承认,许多正规医院在戒烟治疗方面投入不足。一些医院虽然开设了戒烟门诊,但往往人手不足、设备简陋,甚至只是象征性地存在。医生缺乏专业的戒烟咨询和治疗培训,治疗方案也较为单一,主要依靠尼古丁替代疗法,缺乏针对不同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。这导致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,效果不佳,甚至出现复吸现象。
例如,家住郊区的张先生(化名)近日在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尝试戒烟。他接受了医生的简单咨询和尼古丁贴片处方,却没有得到关于心理辅导和生活方式调整的任何建议。一个月后,他还是没能戒掉烟瘾,最终放弃了治疗。这并非个例,许多患者反映,医院的戒烟服务缺乏持续性,缺乏对患者戒烟后的跟踪随访,导致复吸率居高不下。
其次,医院内部的激励机制也影响着戒烟治疗的积极性。很多医院将戒烟门诊作为一项边缘业务,医生对戒烟治疗的重视程度不高,诊疗费收入也相对较低,这使得医生缺乏积极性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戒烟治疗中。 一些医生甚至将戒烟治疗简单化,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和耐心引导,导致患者缺乏戒烟的信心和动力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戒烟治疗的复杂性常常被低估。吸烟是一种成瘾行为,它不仅涉及生理依赖,更涉及心理依赖、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。单纯依靠药物治疗,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。然而,许多医院的戒烟治疗缺乏系统性,没有将心理咨询、行为干预等多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,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。
近日,李女士(化名)在市中心一家大型医院接受戒烟治疗。她接受了尼古丁贴片治疗,同时也参加了医院组织的戒烟小组活动。然而,小组活动内容单调,缺乏互动性,未能有效帮助她克服心理依赖。最终,她还是复吸了。 这说明,即使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医院,戒烟治疗也存在不足之处。
此外,社会对戒烟的认知也存在偏差。很多人认为戒烟是个人意志的问题,忽视了成瘾的复杂性以及医疗干预的重要性。这导致许多烟民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,也使得医院在戒烟宣传和推广方面面临诸多挑战。 近些年来,虽然控烟宣传力度有所加强,但公众对戒烟治疗的认识仍然不足,许多人对戒烟治疗的效果抱有怀疑态度。
最后,我们也必须看到,一些医院正在积极探索和改进戒烟治疗方法。例如,一些医院引进了先进的戒烟设备和技术,开展了更科学的戒烟治疗方案;一些医院加强了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,提高了戒烟治疗的水平;一些医院积极开展戒烟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戒烟的认知。 这些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值得肯定,也为改善戒烟治疗现状提供了希望。
总而言之,正规医院在戒烟治疗方面存在“摇头摆尾”的现象,既有资源投入不足、激励机制不完善、治疗方法单一等问题,也有社会认知偏差、公众参与度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。改善这一现状,需要政府部门、医疗机构、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,从加强资源投入、完善激励机制、改进治疗方法、提高公众认知等多个方面入手,才能为烟民提供更有效、更人性化的戒烟服务,最终帮助他们摆脱烟草的困扰,拥有健康的生活。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、系统的过程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